最新动态 NEWS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注册 > 最新动态 > “杨八五”的内功练法,是这样的(收藏起来慢慢看)
“杨八五”的内功练法,是这样的(收藏起来慢慢看)
发布日期:2024-10-14 11:58    点击次数:198

站桩养生、周身行气、中医调理、健康长寿

图片

图片

“杨八五”是一代宗师杨澄甫所创,学习的人很多。究其原因,绝大部分都是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注重养生而选择了它。这种学习初衷已经成为了大家学习“杨八五”约定俗成的认识。

但怎么能够真正达到这个效果呢?像我们现在每天这样练就能吗?这恰恰是打了多少年也没有效果的“资深练家子们”所困惑的。因为,拳打万遍,效果也没有自现!为什么?因为大家按照现在这种练习的认识和方法去做是不对的。

我想,没有人会真的认为以杨澄甫这种宗师级的水平所编创出来的“杨八五”仅仅是依靠外表的动作舒展大方与柔和匀缓就能达到保健康、治疾病、能养生的效果吧?结论不言而喻,“杨八五”绝对不会是表面这么简单的。

例如,我们应该都听过,太极拳是内家拳。而之所以被称之为内家拳,当然是因为注重这个“内”字了。而这个“内”字,指的就是内功。所以,内功才是支撑这套“杨八五”的灵魂。

什么是内功?内气在神意的作用下于人体的窍位和经脉里的炼化、运行,这就是内功。也可以说,内功既是在人体内部所做的一番工夫,同时也是通过这番工夫进而练出内在的功夫。

所以在练“杨八五”的过程中有没有内功的参与是能否练有所得的关键。这是我送给真心喜爱“杨八五”习练者们的一个善意的提醒。

有的人或许会很好奇自己练的“杨八五”里有无内功要如何进行判断?我告诉各位,首先,你在“杨八五”的练习中要能感受到“气”,其次,这个“气”是遍布周身、从头到脚、从里到外的磅礴浩瀚,再次,能在习练中感受到密布于身体360度的大气圈。

上面所说的“气”感的三个现象是一层层练出来的。是效果,不是练法。练法正确了,效果自然就有了。

这个“气圈”是肉眼看不到的。虽然看不到,但是习练者本人练到这个层面是能感受得到的,这就是古拳谱里所说的“势”。

就是因为有了这种“气圈”,所以在整个的行功走架的过程当中,拳势都是饱满的。这种饱满不是做作出来的硬撑。这种效果唯有在周身松透了的情况下,内气才能会由里向外的散[sàn]开。

这就是为什么练“杨八五”十分的强调松的一个原因所在。

这种松和放松截然不同,具体不同在哪里?第一,首先要做到松开。只有松开了才能实现松沉。松开是就开关展窍而言,涉及的是身体上的关与窍。

第二,其次要做到松沉。松沉来自于松开。关窍非松而不开,内气非开而不沉。只有松沉到脚打开涌泉穴,腿上的功夫才能出来,老寒腿、膝关节损伤、足跟痛、静脉曲张等腿疾才能转好。

第三,要做到松活。能松沉而不能松活,则犹如得千金而不懂善用。内气到脚是一番工夫,去而复返,周而复始又是另一番工夫。

第四,能松活还要能轻灵。只有这样才能练出懂劲的功夫。正所谓:“轻灵活泼求懂劲”。

所以说,“杨八五”绝非动作招式,也不是我们平时以为的放松。作为内功练法,单单在一个松字上就须经过:松开、松沉、松活、轻灵、松透这些层次次第。这是“杨八五”不为人知的秘密所在。

看到这里,各位可以冷静的想一想,你练的“杨八五”里面有这些内容吗?正确的答案就是,很多人练了N多年也练不出什么来就是因为不得内功之次第法要。

想做到“杨八五”的这个内功练法,光是松还不行,还要掌握内在的窍。这些窍是练内功必不可少的。譬如拳谱上说:“尾闾中正神贯顶”。这说的是百会和会阴两个窍。

在“杨八五”的内功练法中,百会为天门,会阴为地户。正所谓:“开天门,闭地户。”说的就是这个。在练法上则是通过“尾闾中正神贯顶”来实现的。

这里面都有实实在在的练法,关键点在“火候”二字。即尾闾和百会没有变化不行,变得过了也不行。这就得要通过火候来调配。拳谱上对此概括为八个字:“不偏不倚,无过不及。”

这两个窍能动的适度,合乎法度,就会把上、中、下三个丹田串在一条虚无的线上。这条线也叫做“中脉”。它能让三田相连,中气贯通往来于“天(门)地(户)”之间。

练“杨八五”的时候,要保持住“中脉”的状态。每一个动作招式都要围绕着这个看不见的“中脉”转动。所以练拳不许折腰、不许低头、不许撅臀。这其实都是为了内功修炼。

说到这里,想必大家应该会有恍然大悟之感。但这样还不行。具体的还要往开关展窍上去做,否则“中脉”上下绝无通透的可能。这些窍包括百会、祖窍、肩井、膻中、夹脊、神阙、命门、关元、长强、会阴、涌泉。

在拳谱上对此用了如下的说辞:“尾闾中正神贯顶”“命意源头在腰隙”“刻刻留心在腰间”“腹内松净气滕然”“含胸拔背”“提顶吊裆”“其根在脚”等等。实际上,按照这些要领去做都是为了贯通“中脉”。

“中脉”形成之后,还要会动“尾巴骨”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尾椎。这个地方特别的重要。其如船尾之舵,船头无论向哪个方向行驶都得凭借尾舵的变化而不可。在行拳中,动作的虚实转换、劲力的收放蓄发、式与式的衔接串联都由它主导而不可。否则,形成的“中脉”就容易被破坏。

涉及到内功的修炼,除了以上所述,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内呼吸的作用。内呼吸者,风也。在“内功秘谱”里有言:“呼吸之往来如橐龠”。

内呼吸不同于外呼吸。内呼吸既包括脐腹部的收放,也包括胸腹部的往复。

而外呼吸仅仅是口鼻的呼吸出入罢了。两者在性质上截然不同,但在原理上是一样的。所以古拳谱里会借用外呼吸来说明内呼吸。其实际意义是为了用人们能懂之事理去帮助人们认识不懂之事物。可是很多人都没搞明白,所以停留在外呼吸上。

这种内呼吸是怎么形成的呢?就是上面所说的开关展窍后的“中脉”形成下的产物。你只要具备了内呼吸,就能感觉到外呼吸好像没有了似的。当然,这更多的是一种错觉。只是,外呼吸的确是变得很轻、很淡。几乎是微不可察。这就是内功练法的神奇所在。

图片

只有“断”了外呼吸,才能形成内呼吸。内呼吸是体内更深层面的内作用。为了这种内呼吸的形成不受到破坏,杨澄甫先生在对“杨八五”的习练中提出了“松腰”,“沉肩坠肘”,“气沉丹田”,“上下相随”,“内外相合”,“连绵不断”的练法要求。

以上六点是在“杨八五”的动态练拳中想要保持内呼吸缺一不可的六要素。前三个很多人多多少少还能做得到,但是后三个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做到。

以上所讲的这些应该会让很多“杨八五”的习练者多年的困惑得到解决。由此知道了“杨八五”果然不是如市面上那么教、那么练的简单;知道了自己为什么怎么练都练不好的原因了。

因此,我常说:“习'杨八五’者多如牛毛,练有所成者凤羽麟角。”此非排挤他人,而是实话。君若不信,一思自己练拳是否知道这些,做到了这些?二看或问身边练得时间更久的人是否知道这些,做到了这些?

图片

●你练的是不是真太极,认清这一点很重要●想练好太极,这两个字很关键(看懂的人顿开茅塞)●太极,这么练才能功夫上身(帮助大家避开错误练法的这个坑)●真太极一定要修这个,否则就一定不是真太极(看懂的都说好)●没有气,你练的就不是真太极。这是为什么?

●“敛气入骨”,这个太多练了几十年太极的人都不知道的真太极秘诀!

●很多人练太极,为啥在这个【秘诀】上都没练对?

图片

图片

附赠古传太极三首偈:佛法千言万语,终究不出心性二字;道法万语千言,归根只是了命神通。

图片

家家有法家家练,各个不同各个成。古传有道不二法,太极一事无双功。有缘千里来得法,无缘法在眼前空。

图片

先修筑基体,次练行气功,须开白虎锁,再解缚龙绳。立于白云上,行于水浪中,坐在混沌里,卧在好家风。

图片

图片

如果觉得这篇文章非常好点亮文末右下角的在看、点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